大寒节气,“养藏”最后15天!如何养?看这篇文章就够了!
  大寒

  1月20日 大寒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。

  大寒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。《授时通考·天时》引《三礼义宗》:“大寒为中者,上形于小寒,故谓之大···寒气之逆极,故谓大寒。”

  根据以往气象记录资料显示,大寒与小寒的寒冷往往难分伯仲。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,大寒不如小寒冷;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数地方,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。

  中医认为,此时自然界阴盛阳衰、寒气袭人,极易损伤心肾阳气。因此,保护阳气是此时养生的重要原则。

  大寒养生有“四宜”

  1、食宜谷——养脾胃,得“土”气

大寒节气,“养藏”最后15天!如何养?看这篇文章就够了!

  为什么一到过年,饭桌上的主角都是五谷类的食物,腊八粥、年糕、八宝饭……?

  在中医看来,大寒是冬春交际时的节气,是关键的节点。大寒时补脾胃,给来年储备多一些“土”气。

  脾胃养的好,相当于给身体打底子。

  说到补脾胃,莫过于大寒时候吃各种谷物,这些种子虽然看上去小小的,却是最先得到“土”气的。更难得的是,比起根茎类的食物,它们因为要为发芽蓄积能量,收敛到的“土”气也会更多,正应了冬日最后的“收藏”机会,给我们脾胃填补满满动力。

大寒节气,“养藏”最后15天!如何养?看这篇文章就够了!

  因此,在大寒时候,把它们煮成一锅是再好不过的了,如糙米、小米、花生、黑糯米、绿豆等搭配在一起,互相调和,默默润养到我们的五脏六腑。

  这个时节,可以吃点甘苦以养心阳。

  除了我们经常提到的“以黑养肾”之类的常规豆类食材,还可以适当吃点莴苣、百合、莲子(含莲心)、芹菜、苦荞,等甘苦味的食材,帮助振奋心阳,保持心肾相交,阴阳平衡。

  由于大寒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,与立春相交接,所以在饮食上与小寒也略有不同:

  一方面为了抵御严寒,日常饮食还需注意温补,但不能像冬至、小寒那样频繁,进补量应逐渐减少,以顺应季节的变化;

大寒节气,“养藏”最后15天!如何养?看这篇文章就够了!

  另一方面,饮食中还要适当加些辛温解表、发散风寒的食物,为适应春天升发特性做准备,比如紫苏叶、生姜、大葱、辣椒、花椒等。

  但是,过年期间饮食要有节制,切忌暴饮暴食。

  2、睡宜早——养精蓄锐、藏阳气

  年关将近不少单位集中搞年会、聚会、卡拉OK玩乐的集中季,不少人经常熬夜晚睡。但事实上,在大寒时节,阳气肃杀,在起居方面应“早卧晚起”。

  早睡以养阳气,晚起以固阴精。大寒时节,我们能保持充足的睡眠,基本就做好了一半。

大寒节气,“养藏”最后15天!如何养?看这篇文章就够了!

  为了顺应冬藏,人们在起居上也应注意早睡晚起,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,以利阳气的潜藏。

  需要注意的是,衡量睡眠质量,包括了多个维度:入睡时长、睡眠总的时长,夜醒的次数,以及醒后的精神状态,对于睡眠本身的焦虑感,日间的工作状态,记忆力等等。

  3、动宜慢——微汗即可、有节制

大寒节气,“养藏”最后15天!如何养?看这篇文章就够了!

  冬季活动对养生有特殊意义。

  冬藏时节,万物蛰伏,人体应顺应自然特点而适当减少活动,做事宜“慢半拍”,以免扰动阳气。

  此时的锻炼要有节制,不宜过度激烈,微微出汗就好,建议大家选择一些舒缓的运动,如慢跑、踢毽子、打拳、散步等,达到舒展筋骨的目的即可。同时室外活动不可起得太早,等日出后为好。

  4、心宜平——节制喜怒、晒太阳

大寒节气,“养藏”最后15天!如何养?看这篇文章就够了!

  所谓“暖身先暖心,心暖则身温”。意思是说心神旺盛,气机通畅,血脉顺和,全身四肢才能温暖,方可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。

  因此,在大寒时节,我们应安心养性,参加娱乐活动,保持心情舒畅,使体内的气血和顺,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。还要多晒太阳,接受“光合作用”,静心等待寒冷过后的春色。

  中医养生特色

  大寒,是我们封藏肾精最后时机,可以采用艾灸、沐足、食膏方等方式进行养生。冬令大寒时节尤以进补膏方为佳。

  膏方具有强体质,补虚扶弱,对于气血不足、五脏亏损、体质虚弱或因外科手术、产后以及大病、重病、慢性消耗性疾病恢复期出现各种虚弱症状者能增强免疫力、抗疲劳以及延衰老等功效。

大寒节气,“养藏”最后15天!如何养?看这篇文章就够了!

  现代生活中,由于生活工作的压力,人体的体质出现了偏颇,疲劳、失眠、身心压力大,不少人因精力透支,容易出现头晕、腰酸、疲倦乏力、头发早白、感冒、食欲不振、冬季手脚凉、容易暗淡、头发干枯等亚健康症状,日益成为影响大众健康的主要因素。膏方可以根据每个人的体质,调节阴阳平衡,改善亚健康状态,逐步使人恢复到健康状态。

  明珠医院膏方活动火热进行中!.
大寒节气,“养藏”最后15天!如何养?看这篇文章就够了!

  免责声明:文章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,侵权删

  文章只作教学参考,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养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