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25日是全国疟疾防治日,小编就提前为大家普及一下中医药防治疟疾的那些知识。

  疟疾病多见于南方地区,山村发病率较城市为高。临床表现以寒战高热,汗出热退,休作有时为主要特征。西医的疟疾可按本病辨证治疗。另外,肝胆道感染、败血症、流行性感冒等出现寒战壮热,休作有时证候,也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。

  疟疾的诊断要点

  Diagnostic essentials of malaria

  疟疾主要是通过蚊虫叮咬导致感染的,同一居住环境周围,有发生多起相同病例者。临床表现为寒战,高热,汗出,热退身凉,休作有时,一日一发,或间日一发,或三日一发。

  感受瘴毒疟邪常因兼感风寒暑等不同时邪,以及夹杂情志、劳倦、痰食和体质差异等因素,而形成不同的疟疾证候。

  疟疾的辨证论治

  Treatment of malaria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

  祛邪截疟是治疗疟疾的基本原则。根据临床表现的证候不同,可分别配合和解表里、清热疏表、辛温达邪、解毒除瘴、益气养血等治法,遣方用药治疗。

  ①正疟型

  【证见】 寒战壮热,休作有时。先有呵欠乏力,继则寒慓鼓颔,寒罢则内外皆热,头痛面赤,口渴引饮,终则遍体汗出,热退身凉。舌红,苔薄白或黄腻,脉弦。

  【治法】 祛邪截疟,和解表里。

  【方药】

  主方柴胡截疟饮(吴谦等《医宗金鉴》)

  处方:柴胡10克,黄芩12克,党参15克,法半夏9克,常山9克,乌梅9克,槟榔9克,桃仁9克,生姜6克,大枣5枚,甘草6克。水煎服,每日2剂。

  ②温疟型

  【证见】 热多寒少,或但热不寒,汗出不畅,头痛,骨节疼痛,口渴引饮,便秘尿赤。舌红,苔黄,脉弦数。

  【治法】 清热解表,和解祛邪。

  【方药】

  主方白虎加桂枝汤(张仲景《金匮要略》)加减

  处方:石膏30克,知母18克,桂枝10克,葛根18克,粳米15克,青蒿12克,柴胡10克,黄芩12克,甘草6克。水煎服,每日2剂。

  ③寒疟型

  【证见】 热少寒多,或但寒不热,口不渴,胸脘痞闷,神疲体倦。舌淡,苔白腻,脉弦迟。

  【治法】 辛温达邪,和解表里。

  【方药】

  主方柴胡桂枝干姜汤(张仲景《伤寒论》)加减

  处方:柴胡10克,桂枝10克,干姜8克,黄芩9克,瓜蒌根18克,牡蛎20克,草果9克,厚朴8克,炙甘草6克。水煎服,每日2剂。

  ④热瘴疟型

  证见】 热甚寒微,或壮热不寒,头痛,肢体酸痛,面红目赤,胸闷呕吐,烦渴饮冷,大便秘结,小便热赤,甚则神昏谵语。舌质红绛,苔黄腻或垢黑,脉洪数或弦数。

  【治法】 解毒除瘴,清热生津。

  【方药】

  主方清瘴汤(沈庆法《中医外感热病学》)

  处方:柴胡12克,黄芩12克,青蒿15克,常山10克,枳实9克,竹茹12克,法半夏9克,陈皮8克,茯苓20克,知母18克,黄连9克,益元散9克(冲)。水煎服,每日2剂。

  ⑤冷瘴疟型

  【证见】 寒甚热微,或恶寒战栗,无热,或呕吐腹泻,甚则神昏不语。苔白厚腻,脉弦。

  【治法】 解毒除瘴,芳香化浊。

  【方药】

  主方加味不换金正气散(沈庆法《中医外感热病学》)

  处方:藿香10克,佩兰10克,厚朴9克,苍术8克,陈皮8克,法半夏9克,石菖蒲10克,槟榔10克,草果10克,荷叶12克。水煎服,每日2剂。

  ⑥劳疟型

  【证见】 寒热时作,遇劳则复发疟疾,倦怠乏力,短气懒言,食少,面色萎黄,形体消瘦,或胁下结块。舌质淡,脉细无力。

  【治法】 益气养血,扶正祛邪。

  【方药】

  主方何人饮加减(上海中医学院《中医内科学》)

  处方:何首乌18克,党参25克,当归10克,陈皮8克,生姜6克,大枣6枚。水煎服,每日2剂。

  疟疾的其它疗法

  ①针灸疗法

  取大椎、陶道、间使等穴,于发作前1~2小时针刺,用强刺激法。

  ②外敷药治疗

  A.山大蒜与番薯叶适量,共捣烂,敷贴于桡骨动脉外,治疗正疟发作。

  B.桃叶10克,于疟未发前捣烂,敷贴于寸口,约一炷香之久,男左女右,用以治疗瘴疟。